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9月7日或8日之间。
这个节气的名称来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者,露气之白也,故谓之白露。
”意思是说,在这个节气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早晨的露水会变得白白的,因此被称为白露。
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已经进入了秋季,昼短夜长,日渐短暂,阴气逐渐增多,阳气逐渐丧失。
此时,大自然的万物开始进入了守藏的状态,地上的植物花卉也开始凋零谢幕,为下一次生长等待着良好的条件。
白露这个节气在中国的文化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经》中有一首诗:“桂有丛者,兹芳百步,芳兮芳兮,实吾所欲。
采之既多,或戕或否,或黄或素,或黑或赤,或坚或淨,或長或短,或直或曲,君子不同。
”这首诗描述了桂花的特点,也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欣赏自然美与品味的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露也和农业密切相关。
农民们要依据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进行管理和护理,确保收成。
因此,在白露这个节气期间,农民们开始着手收割早稻,也开始逐渐准备下一茬的种植。
总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白露这个节气一直被看作是“祭白”的日子,人们以此向自然致敬,感谢自然的慷慨给予。
同时,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习俗与传统与白露相关。
比如,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在白露这天喝白露酒,祭祀祖先,感恩自然。
有的地方则会吃“白果”,据传此时吃白果可以清热润肺,对身体有益处。
总之,白露是24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某些理念,同时也是人们感慨岁月流逝,秋天的到来的一个标志。
白露来临之时,人们万物归宿,萧瑟凉爽,处处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