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中秋节历史意义和中秋节的由来和寓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及寓意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是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农历八月正值秋季,天气宜人,收获丰富,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以庆祝丰收和团圆。
相传在古代,人们崇拜自然界的事物,尤其是崇拜太阳、崇拜月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夜晚的月亮最圆最明亮,人们称之为“月圆节”。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月亮象征团圆、和平、幸福和希望。古代汉族人民在这一天举行祭月活动,以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祈福。他们会燃起篝火,合家团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着贴满各式各样图案的月饼。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的代表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祝福。而出现“中秋节”这个名称的由来,大约在唐代,当时宫廷中举行以赏月和赋诗为主的文艺活动,叫做“观中秋”。后来,这个节日就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次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希望团圆的寄托。至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团圆、和谐和美好。
传说一:嫦娥奔月这是最为知名的中秋节传说之一。相传在古代中国,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为了拯救人们,射箭技艺高超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间。由于他的英勇事迹得到广泛赞誉,他的妻子嫦娥也被仙帝选中成为不朽的仙女。然而,后羿因得到不朽药而贪念滋生,妄图成为不死之人。一天,他决定偷偷将不朽药带回家。嫦娥察觉到了他的计划,为了阻止丈夫的贪婪,她迅速将药吞下肚,立刻升天成为仙女。从那时起,每年的中秋节,人们就会在家中摆放烛台,并祭拜嫦娥仙子,以纪念她的美德和奉献精神。人们还赏月、品尝月饼、赏花灯,相信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与远在月球上的嫦娥仙子相聚。
传说二:白蛇传“白蛇传”是另一则与中秋节有关的著名传说。相传有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它们修炼成仙,并披上人形,白蛇取名为白素贞,青蛇则名为青青。她们在杭州的西湖边与人类相遇,并结为好友。后来,白素贞与一个名叫许仙的年轻人相爱,并结为夫妻。然而,这段禁忌的爱情引起了一位名叫法海的高僧的不满。法海施展法力,将许仙抓走,并将他关押在雷峰塔中。为了救出许仙,白素贞和青青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难困苦。最终,白素贞运用自己的神力,成功解救了许仙。因此,每到中秋之夜,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白蛇观荷”表演,以纪念白素贞的英勇和毅力。
传说三:吴刚和玉兔据传,中秋节的月亮上居住着一个叫吴刚的砍柴人和一只名叫玉兔的兔子。吴刚曾经砍伐了仙桂树,被贬为月亮宫中的砍柴人。而玉兔则是由上界神仙化身而成的。故事中,吴刚砍柴人偷偷告诉嫦娥仙子自己的苦恼。嫦娥得知后,特意将玉兔派到月亮上陪吴刚度过孤独的日子。自此以后,每年中秋之夜,人们都可以在月亮上看到吴刚和玉兔的身影。
中秋节作为家庭团聚和感恩的时刻,通过这些传说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赏月、品尝月饼、赛龙舟等庆祝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和亲情的向往。这些传说不仅是中秋节习俗的背后,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文章分享结束,中秋节历史意义和中秋节的由来和寓意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